管理入口 内部文档 我要投稿
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 第三轮通知(附会议日程)
发布时间: 2023-11-15


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将于20231118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承办,采用线下会议的形式。

一、背景

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随后全球各国积极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制定计划。2020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及时掌握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和双碳战略的前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首次完整提出基于大气浓度观测反演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而验证传统自下而上清单结果的方法。2020年世界气象组织(WMO)成立全球温室气体综合信息系统(IG3IS)计划,并组织编写《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Urba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Best Research Practices)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最优做法》。为了促进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的同行交流,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线上举行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研讨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进展和应用,成立了“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联盟”,并在AASAOSLCCR联合发表专刊“Atmospheric GHG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近几年来,我国环境、气象、海洋、林业等业务部门分别开展了全国尺度、试点城市、重点行业、海洋及林业等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监测。国家科研计划以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推动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装备。但是,如何准确定量多种温室气体排放时空变化规律,特别是区分自然源和人为源CO2排放,依旧是国内外科学研究和业务体系的难点和挑战。在国内外新形势下,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研讨会”将聚焦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对双碳目标的支撑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动我国温室气体监测同行交流,为建立有效的温室气体监测体系提供精准的科学理解、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

二、目的

  1. 促进中国温室气体监测同行交流

  2. 研讨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对双碳目标的支撑

  3. 推动中国温室气体监测仪器自主研发和应用

三、会议主要信息

会议时间:2023111819

注册时间:2023111714:00-20:00

会议地点:粤海酒店 牡丹厅(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328号)

交通和住宿指南见附件1和附件2

四、顾问委员会

姓名

职称/职务

单位

徐冠华

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吕达仁

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穆  穆

院士

复旦大学

周卫健

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石广玉

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刘文清

院士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王会军

院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张人禾

院士

复旦大学

谈哲敏

院士

南京大学

曹军骥

所长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陈立奇

教授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丁爱军

院长

南京大学

葛全胜

所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顾行发

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胡建信

教授

北京大学

李传荣

主任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李健军

研究员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卢乃锰

总工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徐华清

主任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王茂华

副书记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五、组委会

姚波(联合主席,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

曾宁、刘毅、韩鹏飞(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陈辉林(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刘诚(中国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吕洪刚(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牛振川(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孙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王绍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六、会议内容

专题1:区域、城市尺度及海洋等的碳监测和反演——案例和经验

专题2:监测和反演的质控及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的比对验证

专题3:温室气体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国产温室气体监测仪器研制进展

七、会议日程

1117

下午:会议签到

1118

上午:开幕式及特邀报告

下午:专题1报告及集体讨论

1119

上午:专题2及集体讨论

下午:专题3及集体讨论、闭幕总结

报告形式:口头报告或快闪

八、会务费用

会议不收取注册费,往返交通及食宿自理

九、会务联系人:

王一诺,电话:15300248385(微信号同手机号);

邮箱:wangyn@fudan.edu.cn

会议群(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联系王一诺进群


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组委会

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大气科学研究院

20231115



第三届中国温室气体监测研讨会

会议日程

20231117

14:00-20:00

会议签到

20231118

开幕式

主持人:张义军

9:00-9:10

会议承办单位领导致辞

张人禾院士

复旦大学

9:10-9:30

顾问委员及国际专家致辞



9:30-9:40

合影

9:40-10:00

茶歇

特邀报告

主持人:张义军

时间

特邀报告题目

报告人

单位

10:00-10:25

京津冀城市群高时空分辨率碳排放监测及应用示范

曾宁

马里兰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0:25-10:50

温室气体试点监测情况介绍与后续工作思考

孙康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10:50-11:15

极区海洋温室气体研究:进展与展望

詹力扬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11:15-11:40

局域、城市以及区域尺度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监测与排放反演

陈辉林

南京大学

11:40-12:05

Quantification of fossil fuel CO2 emissions using radiocarbon

Jocelyn Turnbull

新西兰GNS Science/WMO IG3IS联合主席



专题1:区域、城市尺度及海洋等的碳监测和反演——案例和经验

主持人:吕洪刚、孙康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单位

13:30-13:45

长三角典型水体和城市温室气体观测研究进展

肖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3:45-14:00

济南市碳监测评估工作实践

高素莲

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14:00-14:15

上海市温室气体立体监测进展

魏崇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14:15-14:30

基于“天地空”一体化探索唐山市温室气体监测与评估

贾济通

唐山市环境监测中心

14:30-14:45

碳排放的14C示踪研究

牛振川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14:45-15:00

稻田甲烷13C同位素的大气连续监测及排放机制解析

李季

南京大学

15:00-15:15

上海城市混合层顶大气二氧化碳的双碳同位素研究:水泥和生物的显著贡献

冯玉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5:15-15:30

五台山大气CO2本底浓度及源汇特征

李莹

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15:30-15:45

茶歇

15:45-16:00

高空间分辨率城市CO2同化反演系统: SARI-CAS

金九平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16:00-16:15

协同卫星和地面观测的甲烷和黑碳排放量估算

Jason Cohen

中国矿业大学

16:15-16:30

珠三角区域高分辨率碳源汇数值反演评估

麦博儒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16:30-16:45

海洋大气温室气体船基走航连续观测研究

臧昆鹏

浙江工业大学

16:45-17:00

中国近海温室气体观测与研究

吕洪刚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17:00-17:15

超强台风苏拉对珠江口溶解性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影响

陈正平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17:15-17:30

基于飞机观测的东亚地区的二氯甲烷排放反演

李莹

南方科技大学

17:30-17:46

学术快闪(2分钟/人,汇报顺序参见表1

17:46-18:30

开放式讨论——中国温室气体监测联盟:目标及行动


20231119

专题2:监测和反演的质控及自上而下(Top-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的比对验证

主持人:陈辉林、王绍强

特邀报告

8:30-8:55

含氟温室气体的来源与监测研究

胡建信

北京大学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单位

8:55-9:10

基于地面站点观测的长三角区域冬季碳排放反演研究

江飞

南京大学

9:10-9:25

多尺度COLA碳同化系统及其应用

刘志强

重庆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9:25-9:40

上海市碳监测体系构建及应用示范

刘启贞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9:40-9:55

基于卫星遥感的中国人为源CO2排放反演技术研发及应用

李慧

清华大学

9:55-10:10

基于OCO-2卫星 XCO2数据的CO2排放估算以及与排放清单对比

靳春林

中国矿业大学

10:10-10:25

利用卫星监测水稻生长阶段的甲烷排放

梁若思

西湖大学

10:25-10:40

中国及四座典型城市HFC-32HFC-125大气观测及排放估算

张旭

北京大学

10:40-10:55

茶歇

10:55-11:10

温室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制

毕哲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11:10-11:25

温室气体高精度标气定值方法探索

徐驰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11:25-11:40

武汉地区大气CO2浓度定位与走航观测分析

王绍强

中国地质大学

11:40-11:55

固定污染源温室气体排放量直接监测法计量技术综述

付博亚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11:55-12:10

ICOS大气站数据规范简介

付加锋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12:10-12:16

学术快闪(2分钟/人,汇报顺序参见表2

12:16-12:40

开放式讨论:温室气体大气浓度监测的质量控制讨论


专题3:温室气体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和国产温室气体监测仪器研制进展

主持人:韩鹏飞、牛振川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单位

14:00-14:15

面向 “碳达峰” “碳中和”高精度大气温室气体分析仪器的国产化研制进展

高晓明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14:15-14:30

中精度二氧化碳监测进展

韩鹏飞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4:30-14:45

含氟温室气体高精度观测技术及应用

姚波

复旦大学

14:45-15:00

长三角大气氢气及其地气交换通量研究

方双喜

浙江工业大学

15:00-15:15

多尺度二氧化碳排放反演系统研发与初步应用

唐晓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5:15-15:30

低成本大气CO2浓度观测技术

胡凝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5:30-15:45

茶歇

15:45-16:00

DQ-1号卫星XCO2观测L2D产品同化结果分析

黄永健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16:00-16:15

基于光栅分光的超光谱温室气体遥感技术及应用

邢成志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16:15-16:30

基于单孔径F-P干涉仪星载CH4点源探测技术

冯玉涛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6:30-16:45

星载CO2探测激光雷达数据反演和应用

韩舸

武汉大学

16:45-17:00

多源卫星遥感中国大气CO2浓度及人为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柳艺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7:00-17:15

污水处理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研究

王沁意

华东理工大学

17:15-17:45

学术快闪(2分钟/人,汇报顺序参见表3

17:45-18:00

开放式讨论:国产碳监测仪器现状、难点和发展趋势

18:00-18:05

下届会议介绍

18:05-18:15

闭幕式


1:专题一学术快闪展示

主持人:吕洪刚、孙康

时间:1118日下午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单位

17:30-17:32

高塔涡度相关观测的长三角农业区CO2通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包恒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7:32-17:34

淡水养殖池塘CO2通量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要素

葛培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7:34-17:36

长三角背景区域不同高度CH4浓度特征及来源分析

单萌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17:36-17:38

亚运会前中后杭州城市温室气体车载移动观测研究

王天浩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7:38-17:40

Predicting Carbon Emissions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with Neural Networks and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汤李思睿

西交利物浦大学

17:40-17:42

Weakening Indian Ocean carbon uptake due to asymmetrical IOD event

廖恩惠

上海交通大学

17:42-17:44

基于卫星遥感的河北省大气CH4浓度时空分布及畜牧业排放占比估算

贺勃淘

中国矿业大学

17:44-17:46

基于多元卫星融合数据的河北CO2时空分析

袁涛

中国矿业大学



2:专题二学术快闪展示

主持人:陈辉林、王绍强

时间:1119日上午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单位

12:10-12:12

山西省区域温室气体站观测数据质控评估研究

王淑敏

南京大学 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12:12-12:14

对叶片凋落物的毫米级扰动改变了土壤水界面上的甲烷排放

刘昊

西交利物浦大学

12:14-12:16

How do different bio-fertilizers and crop rotations affec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rice fields in Suzhou

赵紫棋

西交利物浦大学



3:专题三学术快闪展示

主持人:韩鹏飞、牛振川

时间:1119日下午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单位

17:15-17:17

LI-COR机载高精度N2OCH4CO2温室气体测量平台

王慧娟

北京莱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7:17-17:19

朗思科技-腔增强吸收高精度激光温室气体分析仪

许可

朗思科技

17:19-17:21

关于”光学反馈腔增强激光吸收光谱法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系统”的国产自研

李熠豪

上海北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21-17:23

腔衰荡光谱(CRDS)技术以及应用数据分享

么欣

浙江灵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17:23-17:25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原位在线和AirCore连续采样的温室气体观测系统

孙楚

南京大学

17:25-17:27

Support Carbon Neutral Goal with a High-resolution Carbon Monitoring System in Beijing

才其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17:27-17:29

无人机搭载甲烷/二氧化碳传感器K96的观测平台及测试

周煜

南京大学

17:29-17:31

基于机器学习评估高分辨率的道路交通活动城市CO2浓度关系

杜展霞

北京工业大学

17:31-17:33

城市温室气体高密度组网观测研究

吴晋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7:33-17:35

城市高密度组网中基于机器学习的低成本CO2浓度观测仪器的校准方案研究

卢芷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7:35-17:37

超光谱温室气体遥感技术及应用

海光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7:37-17:39

以星载GNSS- R技术推估海表粗糙度及其在改善风速反演过程之应用

张琳

上海交通大学

17:39-17:41

高分五号AHSI载荷的高分辨率近地面甲烷浓度异常监测

卢灿灿

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17:41-17:43

基于无人机航拍图像解析水库CH4排放热区特征

胡天超

大连理工大学

17:43-17:45

基于OCO-2/3遥感的中国地区XCO2时空演变特征及局地驱动力研究

赵恒恒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附件1:交通指南(仅供参考)

粤海酒店:虹口区逸仙路328


  • 路线指引

交通枢纽-培训地点


打车


公交/地铁


上海虹桥站

距离28km

用时约50min

方案一:用时约70min

上海虹桥站乘坐地铁2号线(开往浦东国际机场方向)至中山公园地铁站——换乘地铁3号线(开往江杨北路方向)至江湾镇地铁站下——逸仙路场中路公交站51/100/850路,人民广场/武胜路方向)至逸仙路纪念路公交站——步行至会议酒店

方案二:用时75min

上海虹桥站乘坐地铁10号线(开往基隆路方向)至虹桥路地铁站——换乘地铁3号线(开往江杨北路方向)至江湾镇地铁站下——逸仙路场中路公交站51/100/850路,人民广场/武胜路方向)至逸仙路纪念路公交站——步行至会议酒店

上海站

距离8.7km

用时约25min

用时约30min

上海火车站乘坐地铁3号线(开往江杨北路方向)至江湾镇地铁站下——逸仙路场中路公交站(51/100/850路,人民广场/武胜路方向)至逸仙路纪念路公交站——步行至会议酒店

上海南站

距离30km

用时约40min

用时约71min

上海南站乘坐地铁3号线(开往江杨北路方向)至江湾镇地铁站——步行1.3km/打车至会议酒店

上海西站

距离14km

用时约22min

用时约58min

上海西站乘坐地铁11号线(开往迪士尼方向)至曹杨路地铁站——换乘地铁3号线(开往江杨北路方向)至江湾镇地铁站——逸仙路场中路公交站51/100/850路,人民广场/武胜路方向)至逸仙路纪念路公交站——步行至会议酒店

浦东国际机场

距离54km

用时约60min


用时约86min

浦东国际机场1号口乘坐磁悬浮(开往龙阳方向)至龙阳路站下——换乘地铁18号线(开往长江南路方向)至上海财经大学地铁站下——步行1.8km/打车至会议酒店



附件2:上海天气情况(仅供参考)

1117日:8℃-16℃,湿度35%

1118日:8℃-15℃,湿度42%

1119日:8℃-19℃,湿度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