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 在学思践悟中探索新时代大气人的使命担当

2021级硕士党支部 复旦蔚蓝青年
2022年01月19日 05:01

★ ★ ★

近期,大气与海洋科学系2021级硕士生党支部强化理论武装,夯实信念根基,通过红色地标寻访献礼百年——书法绘画作品展等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七一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并从大气科学专业领域特色出发与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大气人、优秀党员进行交流,旨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命脉。通过对前人面对面的了解,实现这段跨越时空的对话,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完成支部同志的自我成长的蜕变,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根植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

11月,党支部实践小组参访了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国歌展示馆、一大会址纪念馆、四大纪念馆。走访红色地标,感悟上海党的发源地的红色底蕴,在走访参观中身临其境学党史,坚定信念再出发,感悟党在上海的伟大斗争和建设成就。各成员认真参观,了解党的百年历史中的重大成就,进一步加强对党的光辉历史的学习,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

图片

2021.11.14

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11月14日参观了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渔阳里”纪念馆。位于新渔阳里6号的二层石库门小楼,近百年前,俞秀松、李汉俊等八名当时平均年龄24.5岁的年轻人,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领导下,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百年后的今天,这幢石库门小楼成为修缮一新重新开放的“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渔阳里在前期设计时就注重传承革命精神和传递红色文化,所以场馆内部可以随处看到为革命事业献身和奋斗的标志性人物和他们的重要事迹。

图片

2021.11.17

国歌展示馆

11月17日,实践小组参观了坐落于杨浦区的国歌展示馆。总面积1500平方米,由序厅、国歌诞生厅、国歌纪念厅、国歌震撼厅、我和国歌厅等6个部分组成。在参观中,馆内志愿者们为我们讲解了有关的馆史,1935年,聂耳为抗战影片《风云儿女》谱曲《义勇军进行曲》,上海也因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诞生地。为铭记这一光荣的红色烙印,全国第一个以国歌为主题的纪念广场及展示馆于2009年9月落成于上海,而展示馆所在地正是70多年前电影《风云儿女》的拍摄地。

图片

2021.11.20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11月20日,实践活动小组成员来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在2021年这个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一年,我们来到党的诞生地回望党的百年历程、找寻初心。相比于之前,这次看到了之前未看过的全息影像技术重现的中共一大会议进行的场面,先进的光学技术生动还原了十三位代表激烈讨论的现场,让我们感觉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真理的味道”板块也让我再次想起我们的老校长陈望道先生呕心沥血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画面。

图片

2021.11.21

中共四大纪念馆

11月21日,实践小组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历史上,中共四大于上海市虹口区召开,以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等20人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代表大会,此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得到迅猛发展,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纪念馆中不仅包含对中共四大的记录性书籍、图册,还包括一些视频讲解,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中共四大的重要性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开拓进取、团结一致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参观后,组织成员进行感悟与总结,并将学习成果进行分享,通过开展献礼百年—书法绘画作品展等形式,让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图片
图片

实践小组成员进行书法作品展示

立足大气特色,探讨使命担当

党支部从大气科学专业特色出发,探索新时代大气人的使命担当。 

本次实践小组走进中瑞通航公司,与通航飞行员、最美女机长宋寅春秋航空高管孟斌经理近距离沟通。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

图片

最美女机长——宋寅(图片来源:新青年)

气象是飞行的自然环境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能否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所以说民航的每一次运行的过程,就是与天气现象的斗争的过程。像我们气象行业中的大风、暴雨、雷暴、冰雹,颠簸、积冰等天气现象,都是对航空业的严重威胁,雷暴云下的强烈风切变、下击暴流等更是飞行的严重障碍。在和通航公司的飞行员交流过程中,我们得知气象要素现在民航飞行业中的重要性是越来越高的,而且对于专业性的要求也非常强,对于预报的精细化要求十分苛刻。对于其他航空中的地勤、调度等工作岗位,其实工作任务都较为成熟、流程化作业。但是对于气象条线来说,则与预报员的专业能力、素养有极大的关系。所以这就要求机场的气象预报员需要有极高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大气运动高度非线性,气象条件千变万化,每次天气过程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预报员无法依照某一个固定的范式来进行预报,临场应对,随机应变,就成了气象预报员的家常便饭,也让气象预报员的责任更重一步。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了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间给武汉运送物资的感人事迹,飞行员也为我们分享了救援和服务过程中的种种故事。飞行员们说,在我们起飞的每一瞬间,在我们为受灾群众送去希望的时候,我知道我们背后有着一支强大的气象保障服务团队,是他们的默默付出,让我们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去帮助更多需要的人群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图片

本次实践还有幸对两名校外的大气科学行业的优秀共产党员进行采访。一位是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詹东新书记,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浙江杭州人。著有《飞遍天下》《享受飞行》《飞行与健康》《和飞机有千万个约会》《人类的翅膀》《钱江潮》《马上起飞》《飞往中国》《晨昏线》等。另一位是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王爽同志,他是复旦大学2021届校友,来自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的毕业生。

图片

华东空管局气象中心书记——詹东新

在与两位气象行业的党员对话沟通中,我们探讨如何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如何在百年奋斗征程不断提升自我。也讨论了大气科学领域的学科发展方向、未来就业前景、气象信息保障与民航飞行的关系。这些讨论让我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立志于科研报国的伟大梦想,既要认真投身于科学研究事业,又要心系“国之大者”,将个人的理想融入时代发展,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

★ ★ ★

在走访红色地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上海的红色历史底蕴,更体会到了革命时代中国人民的不屈与坚强,更加深刻体会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所带来的的巨大震撼,处于幸福时代的我们,更要牢记历史,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还记得在四大纪念馆临近出口处,纪念馆将中共四大与我们当今生活联系起来,我们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天,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已屹立在世界东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我们每个人都会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我们缅怀先烈,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明天,同时我们将带着这份意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他们没有讲完的故事接着讲下去。此次实践活动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初心之地,光荣之城”的伟大,希望我们都能够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为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做出积极贡献


文字:徐煜杰

图片:实践小组、网络

编辑:孔畅

审核:于骐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复旦蔚蓝青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