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大气辐射与遥感领域科研人员之间交流,上海期智研究院与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于2021年7月26日至30日在沪联合举办了首届“大气辐射与遥感暑期学习班”。此次暑期学习班的成功举办受到了来自大气辐射与遥感领域多位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与各地学员的积极响应与广泛好评,现场参会学员百余人。同时受台风“烟花”影响,特开辟线上授课平台,腾讯会议各场次平均参会约两百人,蔻享学术直播平台累计观看超六千余人次。
26日上午8时30分许,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进行了开班致辞。他指出,自去年成立以来,上海期智研究院与复旦大学交流密切,并在多领域多方面进行了充分而广泛的合作。近一年来,双方单位协同并进,在短时间内,便已取得初步成效。张人禾院士同时表示,未来双方将继续保持紧密合作,强强联手,从而形成优势互补,在更多领域实现彼此共赢。最后,张人禾院士强调了此次暑期班为各位学员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希望以此为契机,在未来能为各位学员及同行们提供更多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的良好平台。
张人禾院士线上致辞
本次暑期班共历时五天,共邀请十一位杰出专家授课,包括清华大学张强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锐教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李正强研究员、复旦大学张峰教授、加拿大气候模拟与分析中心Jiangnan Li研究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卢乃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普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胡斯勒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马耀明研究员、复旦大学陈国兴青年研究员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吴琨博士。课程涵盖了大气辐射与遥感研究中的辐射传输理论、大气成分反演、云微物理及遥感反演以及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等多个方面。各位专家以精彩的报告及专题讲座对其中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创新应用及取得的成果都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暑期课程干货满满
26日上午,张强教授讲授大气辐射相关概念、痕量气体卫星遥感观测及应用以及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2.5反演相关研究。下午,李锐教授阐述了卫星遥感涉及的基本概念、卫星遥感研究与云、降水、气溶胶相互作用、卫星遥感降水云中的潜热廓线以及卫星微波遥感植被含水量的反演及其应用。
张强教授、李锐教授授课
27日上午,李正强研究员讲授了气溶胶遥感基础知识、气溶胶地基遥感方法以及气溶胶卫星遥感等相关知识。下午,张峰教授和吴琨博士共同授课,吴琨博士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大气辐射传输模式、大气辐射传输方程中的物理量、不含多次散射项的辐射传输方程求解、包含多次散射项的辐射传输方程算法以及重叠带的辐射传输。之后,张峰教授补充讲解辐射传输方程求解过程、多层云微物理特性连续变化的短波和长波辐射传输方案、四流离散纵标累加法、四流球函数展开累加法、ERTM辐射模式介绍以及WRF台风模拟案例。
李正强研究员、张峰教授和吴琨博士授课
28日上午,Jiangnan Li研究员介绍了云理化性质、辐射传输模拟、在气候模型中的应用等相关知识,并介绍了简化辐射传输计算量的McICA模型,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工作。下午,陈国兴青年研究员讲授了云类型、云辐射物理过程以及模式中的云模拟。
Jiangnan Li研究员、陈国兴青年研究员授课
29日上午,卢乃锰研究员介绍了我国气象卫星发展的总体情况,以及包括静止和极轨在内的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设计原理以及在天气气候和生态环境与灾害监测方面的各项应用。下午,王普才研究员介绍了温室气体在气候变化、碳中和方面的重要性,以及红外高光谱遥感反演温室气体的重大需求、应用以及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卢乃锰研究员、王普才研究员授课
30日上午,胡斯勒图研究员介绍了基于辐射传输的冰云特性反演、基于多源卫星的水云特性参数反演以及新一代静止卫星地表短波辐射估算等相关研究。下午,马耀明研究员介绍了青藏高原研究必要性及研究方法,并且向同学们讲述了研究团队经过三十余年的艰苦努力,建立和完善了青藏高原水热交换综合立体观测研究网络体系,基本建成了第三极地区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过程数据库。
胡斯勒图研究员、马耀明研究员授课
各位专家的授课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参会学员收获颇丰,大家怀着强烈的学习热情听课,并在课程尾声与授课老师积极交流,授课老师耐心详尽地对学员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学员听课以及与授课老师现场交流
暑期学习班课程结束后,授课老师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
授课老师颁发结业证书
暑期班学员合影留念
本次暑期学习班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本领域各位杰出专家的鼎力支持与共同努力,其为国内从事大气辐射与遥感研究的年轻学者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丰富且精彩的课程报告让各位学员从多方面多角度加深了对于大气辐射与遥感等相关研究内容的理解,增强了本专业学习的热情,开扩了科研认知的眼界,并促进了该领域之间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