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 内部文档 我要投稿
2021/06/29 - 分享人:赵德峰 马骁骏
发布时间: 2021-06-29

报告人简介:赵德峰,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气溶胶的物理化学与气候环境效应,使用基于流动管、烟雾箱等实验室研究和外场观测及模式等手段研究大气气溶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气溶胶的形成、转化、理化性质与气候环境效应。在Nature Comm.NatureACPEST等期刊上以一作/通讯作者和合作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2018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MAP-AQ亚洲办公室成员,国际全球大气化学(IGAC)中国青年工作组成员。 

报告题目:人为排放影响下的天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与其成云活性  

摘要:陆地植被排放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它们在大气中氧化生成天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BSOA),这些气溶胶可作为云凝结核影响全球辐射平衡和气候。BSOA的生成过程和气溶胶的成云活性均会受到人为排放的显著影响,这些影响尚不明确,从过程和机理上认识这些影响对预测空气质量和评估工业革命以来的人为辐射强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主要介绍人为排放中的重要成分氮氧化物影响下的日间和夜间化学中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及气溶胶的成云活性。

  

报告人简介:马骁骏,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博士后,合作导师成天涛教师。2020年获得兰州大学气候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环境与遥感、气溶胶与云相互作用。  

报告题目:基于主动遥感的气溶胶质量浓度反演算法研究 

摘要: 目前针对气溶胶质量浓度(PM10PM2.5)分布的观测和反演主要依赖被动遥感资料,但被动遥感仍有以下不足:1)缺少夜间观测;2)缺乏高垂直分辨率信息;3)高反照率地区反演不确定性较高;4)受云的影响严重,本研究联合利用主动和被动遥感在观测气溶胶特性分布特征的独特优势,发展了一套气溶胶质量浓度反演方法,弥补了被动遥感反演PM2.5研究的不足,为气溶胶-云相互作用等核心科学问题提供新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