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8月8日电(记者吴振东)一场由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主办、汇聚众多卫生与气象领域专家的线上科普座谈会近日举行,会议以“气候变暖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夏季热浪科学应对”为主题,面向公众解疑释惑,并向有关部门提出科学建议。
专家表示,全球气候变暖会改变大气环流特征,使得热浪的强度增大、持续时间变长、发生频率增多。还有研究指出,呼吸道疾病的流行与气象要素(如湿度、温度、紫外线等)的变化存在紧密联系。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但仍面临热浪来袭和疫情全球肆虐的双重威胁,必须予以积极应对。专家建议,应开展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试点,建立高温热浪与健康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加强开展适应气候变化人群健康问题研究,增强公众应对热浪等极端天气的能力。
佩戴口罩是阻断疫情传播的有效途径,但在炎热环境下使用口罩也会增加中暑风险。卫生专家建议,在户外通风良好并保持足够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可不佩戴口罩;在人员密度较大区域特别是室内公共场所或安全社交距离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仍需佩戴口罩;公众在夏天选用口罩时,可考虑较为舒适的医用口罩。
有证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新冠肺炎病亡率和中暑风险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新冠肺炎和热浪的共同易感人群还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患者;露天作业者;医护工作者和社会服务保障人员;新冠肺炎患者及康复人群等。
专家指出,易感人群应更加警惕和有效防范热浪伤害,包括尽量避免在热浪期间外出;注意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凉爽,安全使用空调和通风设备等。同时,相关部门应确保与处于隔离或独居状态的易感人群保持有效联系,确保易感人群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得到及时救治。除发布高温预警外,气象部门可与卫生部门联合发布热浪预警,集合多部门力量共同应对疫情下的热浪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