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入口 内部文档
我系师生参与第二次青藏科考“气候变化与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专题之藏东南综合科学考察活动
发布时间: 2023-07-05

藏东南的林芝地区是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和青藏高原水汽通道研究的关键区。近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呈现明显暖湿化特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频次也显著增多,因此探究藏东南水汽通道的变化及其可能的物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023624日至630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林芝市气象局、波密县气象局以及墨脱县气象局协办的“藏东南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在林芝地区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一专题二“气候变化与西风-季风协同作用”科学考察任务的框架下展开,来自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近四十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科考活动,另有杭州佐格通信公司的专业人员为本次科考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中,我系温之平教授和吴志伟教授的2021级博士生朱凌奥娜与2022级直博生周涛参与了此次科考活动。

625日,科考队一行从林芝市出发,沿着环山公路到达海拔约为4553米的色季拉山。色季拉山地势陡峭,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分布特征。在不同海拔高度建设的自动气象观测站能够全天不间断获取大量的梯度气象观测资料,对色季拉山区域立体气候特征与高原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后前往中科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站,了解该观测站的水汽、温度和辐射等常规观测设备。这些设备为季风水汽传输等提供了基础科学数据。波密县受西南季风影响,印度洋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进入帕隆藏布河和易贡藏布河,抵达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在波密县气象局,向当地预报员们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在座谈交流中得知当地的预报难点,并与他们交流预报经验。

科考队一行在中科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站前合影留念

中科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站内的观测仪器

626日,科考队抵达墨脱县。墨脱县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由于地处喜马拉雅东段与岗日嘎布山脉的南坡,这里拥有西藏为数不多的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墨脱县的历史,科考队首先来到了门珞历史博物馆,了解墨脱原住民门巴族与珞巴族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接着,科考队访问了正在修建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墨脱中心。墨脱中心的建成依托于墨脱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是开展科学观测研究的重要基础。该中心预计明年六月份完工,将有助于科考队更好地进行实地观测。随后,科考队游览了距离墨脱中心较近的果果塘大拐弯,更直观地了解当地的地貌特征。

科考队一行在果果塘大拐弯前合影留念

627日,前往墨脱县国家气候观象台。该观象台位于墨脱县城郊外一处地势平坦的高地上,背靠云雾缭绕的青山,面前环抱着墨脱茶园,自然环境优美。观测场内放置着大大小小数十台高精尖观测设备,如云雷达、微雨雷达、风廓线雷达、X波段相控阵偏振雷达、微波辐射计、降水天气现象仪器等,实现藏东南水汽输送“入口”关键区“天--空”综合立体观测,为藏东南提供高质量的气象保障服务。墨脱县作为中国境内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其道路状况恶劣。电力系统的不稳定使得观测条件更加有限,再加上当地预报人员较少,使得预报难度大大增强。在墨脱县气象局,科考人员了解到墨脱县降水主要集中在3月至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94%,常见气象灾害有洪涝、冰雹、雷暴等。

科考队一行在墨脱县国家气候观象台合影留念

科考队一行在西藏墨脱县气象局进行学术交流

科考队一行在西藏墨脱县气象局前合影留念

62829日,历经约10小时的车程,科考队到达了海拔约3650米的拉萨市,并于29日上午在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展开研讨会,对本次科考活动进行总结。大气物理研究所李超凡副研究员介绍此次科考的目的与内容,主要是对藏东南水汽通道关键区的观测站点、设备情况、地形地貌、山区积雪情况等进行考察,调研藏东南地区强降水、泥石流等气象灾害风险点,为开展西风–季风交汇区水汽输送的研究提供保障。紧接着,专家学者们主要针对我国气象观测技术的提高以及藏东南地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大气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陆日宇研究员对专题二的当前完成情况及未来工作进行总结和展望。

在主办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各地区气象局的通力协作和杭州佐格通信公司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下,科考队顺利完成了预定的考察任务。

科考队一行在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开展研讨会

科考队一行在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内合影留念

西藏自治区气象局观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