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开展了海洋气象系列报告第20期学术报告会,特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郑小童教授,分享了题为“ENSO-Unrelated Variability in the Indo-Western Pacific with Implications on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Precipitation under Global Warming”的精彩报告。该报告会采取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由我系(院)与中国气象局-复旦大学海洋气象灾害联合实验室共同主办,科技部重点专项2019YFC1510100项目组协办,王桂华教授主持报告会。
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是影响我国乃至东亚夏季气候年际变率的重要因素,它能够增强热带海洋对我国的水汽输送,显著调制我国的夏季降水。一般认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的生成和维持有重要作用。而近年来的观测和研究工作发现,反气旋能够独立于ENSO存在,引起我国夏季气候异常,2020年我国长江流域的夏季洪涝灾害就与这一类型的反气旋密切相关。
郑小童教授的报告指出,全球耦合气候模式对全球变暖下ENSO变化的模拟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这导致了受ENSO激发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对全球变暖下的响应也存在不确定性。反观独立于ENSO的反气旋,各个模式则较为一致地预测其强度会在变暖后有所增强。进一步研究指出,这是由于全球变暖后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使得维持反气旋的降水-大气环流正反馈增强。因此全球变暖下,独立于ENSO的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可能对我国夏季降水造成更大的影响。
报告人简介:
郑小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教授/副院长,从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领域研究工作,聚焦研究热带海洋-大气耦合模态的长期变化。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建立了印度洋海气耦合模态对全球变暖响应的理论框架;阐明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模态未来长期变化预估的不确定性来源和主要机理,揭示了热带太平洋海温增暖空问分布型在ENSO未来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气候内部变率对ENSO长期变异的影响。为IPCC第五次报告贡献作者,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Climate等学术刊物以及美国NSF评审人。曾获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和海洋领域优秀科技青年荣誉称号。近年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项目,已发表SC1论文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