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是冷空气活动的高发区,频繁的冷事件带来严重的低温冻害,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尽管东亚地表气温变化/冷事件已经引起了大量关注,但其形成机理和预测仍是一个重大挑战。过去东亚地表气温变化/冷事件通常归因于对流层大气动力学、下垫面强迫和气候变化。近年来,一些研究开始关注平流层准两年振荡(QBO)对东亚气温的影响,然而东亚气温对QBO的垂直分布是否敏感仍不够清楚。
近日,我系周文教授团队利用奇异值分解(SVD)对QBO和东亚气温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QBO事件对东亚气温的影响存在差异。SVD第一模态(SVD-1)东亚上空表现出明显的冷异常,第二模态(SVD-2)东亚冷暖中心表现为东西向偶极子分布。这种差异源于平流层极涡和北太平洋环流对QBO的响应,SVD-1型QBO通过副热带路径和极地路径分别导致中纬度北太平洋上空出现气旋式异常、中国上空出现反气旋式异常,相应的纬向气压梯度力和经向风异常将冷空气带至东亚。相比之下,北太平洋环流对SVD-2型QBO响应较弱,SVD-2型QBO的极地路径导致东亚冷暖中心呈现为东西向偶极子。该研究结果为理解和预测东亚冬季气温提供了新的线索,文章发表于《Journal of Climate》,第一作者为我系张如华青年副研究员,通讯作者为周文教授。

图1:不同类型的QBO事件期间东亚地表气温和冷空气频率变化
论文信息:Zhang R, Zhou W*, Zhang Y, et al. Modulation of the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on the East Asi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boreal winter[J]. Journal of Climate, 2025, 38(1): 87-99.